只要9个字!让你观摩与选择玉米品种高下立见
写在前面:
你可以有任何观点,只要你有3个以上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,且不会被半数人证伪你的观点,这就说明,你是无限接近于最真实科学的那个人。全文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篇。此为中篇。
此篇文章接上篇《玉米品种观摩与选择(上):记住6点海选排除法!》,如果你已读懂上篇,那么请接着看玉米品种观摩与选择第二步:如何找到“真正抗耐能力强的品种”呢?请记住9个字
按照农财网种业宝典特约撰稿人上兵老师的“不到5%的概率”来讲,也就是说,你看到的玉米品种100个,真正综合抗耐能力好的品种“充其量”也就3~5个吧。
和郭庆辰老师的概率相比,这个概率已经很高了。因为,过去“一种独大”的状况,将会“一去不复返”了。那是过去由于“品种稀少条件下”形成的,现在每年审定几百个或上千个玉米品种,咱们“沙里淘金”足够了。
今后,更多的,将是小范围之内的“区域明星品种”,例如:
山西临汾洪洞县,抗旱能力强的品种是首选(别的指标可以放宽);
江苏徐州铜山区,当地对品种的迫切要求是“抗倒伏又耐涝”(别的方面的弱项可以妥协);
河北邯郸市,抗青枯又抗黄枯的“活秆成熟”的品种非常受农民喜欢;
山东德州市多个县基本要求“抗旱耐碱耐高温”;
河北衡水由于大多在田间直接卖玉米果穗对“稀植大棒”品种比较追捧;
天津和沧州黄骅则更喜欢“抗旱耐涝又耐盐碱”的品种;
种田大户有的喜欢“早熟密植不早衰,不能倒伏”的品种,有的喜欢“抗病抗倒又抗旱”的品种,也有的喜欢“稀植大棒,抗旱耐涝”的品种……
也就是说,玉米品种将越来越“分类细化”,越来越“小区域化”。
林林总总,依据作者从事农业技术服务30年的经验来讲,大量的工作笔记“分门别类”汇总,整理出来“抗倒伏玉米”识别特征9个方面,“抗旱玉米”识别特征6个方面;“耐高温热害玉米”识别特征7个方面,“抗病玉米”识别特征5个方面,“抗早衰玉米”识别特征7个方面等。
但是,这样复杂繁琐的科技数据,普通农民和大多数种子经销商是“不容易记得住”的。
真正实用的科技,就是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”。这是作者搞农业多年来逐渐形成的一个习惯。在秋天观摩玉米品种时,也总结出了一个9个字的识别标准:
活秆成熟,耐密又耐稀。
理由一
“活秆成熟”的玉米品种,如同一位“鹤发童颜”的老寿星。
生育后期能够“青枝绿叶,活秆成熟”的品种,如同一位经历了种种坎坷,依然笑对生活的“鹤发童颜”的老寿星。
玉米品种也是,如果不抗病,不抗旱,不抗倒,不耐高温,不根系发达,肯定会早早地“早衰啦”,又怎么会让你看到“青枝绿叶,活秆成熟”呢?
早在1995年和1998年,国外的Bolaos J 和Otegui M E两位农学博士的研究证明,“延长灌浆持续期可以显著提高产量”以及“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直接影响粒重及产量的高低。”
2009年,《生态学报》报道,两个不同玉米品种的间作,可使植株中部叶片的“叶龄延长”,提高产量。
2018年,刘正、张吉旺两位博士研究证明,黄淮海夏玉米“活秆成熟”晚收获6天,增产近1/5!(平均一天增产3.3%)这可是没有任何投入的“白捡”的产量啊。
而且,中国玉米栽培学组副组长董树亭教授明确指出了“10月10日是黄淮海夏玉米的临界期”。也就是说,10月10日之前收获的玉米都是“以减产为代价的”(据山东玉米产业体系报告,特殊用途的个别早熟品种,是可以依靠“增密维持正常产量的”,不是更高产,而是不减产)。
因为,黄淮海国审的夏玉米,对照品种就是“郑单958”,几乎所有审定的品种的生育期和“郑单958”相当“或早1天”或“晚0.8天”。
玉米“早收获”太亏啦,太不值啦,因为坚持几天时间就可以“白捡”1/5左右的粮食啊,而且小麦适当晚播也会更加抗病抗冻抗倒利于增产的啊。
理由二
“耐密又耐稀”的品种,如同玉米品种“大丈夫”。
大丈夫能屈能伸。这句话出自《易·系辞下》。万物同源,触类旁通。
“耐密植”仅仅算一个特点,但是,单纯地“耐密植”却“不耐稀植”,那就是缺点了。
这个道理,如同20年前某些人批评“农大108”一样:“那个品种,不耐密!”
是的,“农大108”是不耐密。但是,“农大108”在2002年至2012年累计种植2亿6000万亩,也是传奇。
然而,“郑单958”取而代之,“独霸玉米江湖盟主地位”20年,靠的仅仅是“耐密”吗?
NO。
不是的。
“郑单958”是一个“耐密又耐稀”的好品种(虽然它不能“活秆成熟”)。
例子一:右图是作者几年前在国家审定某区试点上获得的两个玉米果穗对比,只不过是“郑单958”是取自保护行内缺苗稀植的地方而已。
例子二:河南鹤壁农科院程相文研究员对“郑单958”的试验,从亩密度3000株到5500株之间6个试验(每隔500株一个密度梯次),实验结果发现:到4000株时最高产(比3000株增产200斤),但此后随着密度的提高反而减产了。
例子三: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兴林博士,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等3个玉米区多年地科学研究,玉米亩密度5000株并不高产,因为其产量“顶多”≈(约等于)亩密度3500株的产量。但却遭受减产减收的很大风险。
例子四:《中国农业科学》刊载中国农科院作物所、宁夏农科院、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联合试验,“郑单958”亩密度3000株,一个玉米棒子的产量达到311克(玉米干籽粒重量)。
如此多方验证,谁又能说“郑单958”不是耐稀植的呢?
例子五:青岛农业大学的科研结果佐证一下:单株增产率32%的“耐稀植”玉米品种,抗倒伏能力强。
例子六:河北北方学院田再民撰文指出每增加1000株密度,倒伏率相应提高23%左右。而且,还有河南农科院郭书磊博士研究结果证明:玉米高密度,倒伏风险增加88.51%。
所以说,如果“耐密植品种=50分”,那么“耐稀植品种=60分”,“耐密植又耐稀植的品种=至少70分以上”(因为,还需要再加上“青枝绿叶黄金棒”的活秆成熟,那就是80分~90分啦)。
此外,咱们再拿当现阶段的玉米籽粒机收品种,用多方的观点“来提升我们的认知”:
李少昆博士说“品种生育期应该提早7~10天,而且综合抗耐能力强”。
美籍华人玉米育种家张铭堂指出:“美国玉米籽粒机收的水分15%左右”。
郭庆辰文章指出:“我国玉米籽粒机收,或者需要5~10时间。”(对此,李少昆博士认为“培育一个适合粒收的品种没有七八年时间很难育成”)
河南省连续5年,127个籽粒机收品种,平均亩产都不到1400斤,籽粒水分28%以上。
河北省玉米籽粒机收品种,在推迟了7~21天收获,籽粒破损率1/10以上,籽粒水分近29%,平均亩产不到1300斤,其中两个品种竟然亩产986斤和1093斤。
……
如此种种,大家想想:籽粒机收品种,如果达不到“李少昆博士要求的早熟7~10天”的基本标准,咱们是不是再等几年为好呢?
言而总之,秋天观摩玉米品种的时候,喜欢动脑的种植户或种子经销商们,不妨用这个9个字的标准“牛刀小试”。
因为,选择一个综合抗耐能力相对强、风险相对低的真正好品种,更符合你的利益,至少比“轻信商家”要更科学一些。
如果真的在观摩田找到了这样的品种,恭喜你,你成功了一半了。
啊?这才是成功了50%?
是的。
如果你是种子经销商,你想把经营风险降低一倍以上,基本避免了种植户找麻烦,又能保持你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的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;或者你是小种植户或包地大户,你想实现“灾害之年基本不减产,平常年份增产两三成”,那好,咱们下期“一吐为快”。
未完待续,下期内容是《终极“一句话”:同一地块,选择2家种业公司的2个品种进行混种》,敬请期待。
作者丨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 王智广 尹洪雨 理长路
编辑丨农财君
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
新时代 新种业
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
可能你还想了解
KNOW MORE